“零碳村” 绘就绿色画卷
“零碳村” 绘就绿色画卷
“零碳村” 绘就绿色画卷原标题:“零碳村” 绘就绿色(lǜsè)画卷
5月27日,南淝河畔(hépàn)的(de)星月湿地里,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“低碳志愿者”钱龙和(hé)同事们一起协助清洁工人(rén)清理着(zhe)湿地水面的杂草。“这块湿地不仅(bùjǐn)承担着水源净化、灌溉和排涝功能,也是我们村发展乡村(xiāngcūn)旅游的金字招牌。”钱龙说。今年4月,农业(nóngyè)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公布全球(quánqiú)环境基金(GEF)首批“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”试点名单。其中,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、淮北市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入选,这也成为安徽推动低碳乡村培育、打造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样板的重要实践。随着“零碳村”试点工作的开展,和钱龙一样的乡村工作者,如今又多(duō)了一个新的身份——“低碳志愿者”。
麦收时节(shíjié),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(cūn),“低碳志愿者”任筝(zhēng)筝在地里忙着查看秸秆运输情况,“我们村每年可收集秸秆量约3万吨(dūn),回收后将运送给乡镇上的(de)生物质发电厂。”任筝筝表示。而作为合肥大圩葡萄发源地的新民村,农林(nónglín)资源也十分丰富。2024年,乡镇建起了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中心(zhōngxīn),日处理量可以达到60吨。“日常(rìcháng)巡逻中发现村中有废弃秸秆,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中心进行集中破碎处理。”志愿者张全海表示,解决农林废弃物不仅美化乡村环境,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。
从(cóng)“要我低碳”到“我要低碳”。皖北平原上的任集村,1200多盏(duōzhǎn)太阳能路灯、800余户村民参与(cānyù)屋面光伏(guāngfú)项目、2500多亩采煤沉陷区水面的“渔光互补(hùbǔ)”,绿色低碳、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深入当地村民的心中。南淝河岸边的新民村,农户利用物联网、水肥一体化、精准滴灌等技术让葡萄(pútáo)种植实现节水、节能和减肥30%左右,湿地丰富(fēngfù)的水系资源及地势优势,也让村庄通过无动力水利设施形成水源净化、灌溉和排涝功能一体化的自循环体系。城市(chéngshì)近郊的优美风景、观光采摘,更让当地村民吃上了“文旅饭”。
节能、降污、经济、舒适……一系列绿色转型和(hé)创新实践,实现碳排放与碳吸收相平衡,“零碳村”在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绿色发展之路的同时,也为建设(jiànshè)美丽乡村、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借鉴(jièjiàn)。
5月27日,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中心,废弃秸秆被集中(jízhōng)破碎后(hòu)装车。
5月27日,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“低碳志愿者”查看葡萄种植户水肥一体化(yītǐhuà)运转(yùnzhuàn)情况。
5月27日,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“低碳志愿者(zhìyuànzhě)”与清洁工人清理着星月湿地水面杂草(zácǎo)。
5月28日,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村民(cūnmín)任印才清理着自家屋顶(wūdǐng)光伏面板,屋顶可发电、余电能卖钱,成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新方式。
5月28日,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村民(cūnmín)朱礼在光伏电站水域捕获大鱼,村民通过水产养殖实现“渔光互补”,助力(zhùlì)绿色低碳增收。
5月28日,濉溪县南坪镇任(zhènrèn)集村的“低碳志愿者(zhìyuànzhě)”任筝筝忙着巡查秸秆回收情况。
5月28日,濉溪县南坪(nánpíng)镇任集村水上光伏发电项目。
5月28日傍晚,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,太阳能路灯将村庄照亮(zhàoliàng)。

原标题:“零碳村” 绘就绿色(lǜsè)画卷
5月27日,南淝河畔(hépàn)的(de)星月湿地里,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“低碳志愿者”钱龙和(hé)同事们一起协助清洁工人(rén)清理着(zhe)湿地水面的杂草。“这块湿地不仅(bùjǐn)承担着水源净化、灌溉和排涝功能,也是我们村发展乡村(xiāngcūn)旅游的金字招牌。”钱龙说。今年4月,农业(nóngyè)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公布全球(quánqiú)环境基金(GEF)首批“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”试点名单。其中,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、淮北市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入选,这也成为安徽推动低碳乡村培育、打造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样板的重要实践。随着“零碳村”试点工作的开展,和钱龙一样的乡村工作者,如今又多(duō)了一个新的身份——“低碳志愿者”。
麦收时节(shíjié),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(cūn),“低碳志愿者”任筝(zhēng)筝在地里忙着查看秸秆运输情况,“我们村每年可收集秸秆量约3万吨(dūn),回收后将运送给乡镇上的(de)生物质发电厂。”任筝筝表示。而作为合肥大圩葡萄发源地的新民村,农林(nónglín)资源也十分丰富。2024年,乡镇建起了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中心(zhōngxīn),日处理量可以达到60吨。“日常(rìcháng)巡逻中发现村中有废弃秸秆,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中心进行集中破碎处理。”志愿者张全海表示,解决农林废弃物不仅美化乡村环境,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。
从(cóng)“要我低碳”到“我要低碳”。皖北平原上的任集村,1200多盏(duōzhǎn)太阳能路灯、800余户村民参与(cānyù)屋面光伏(guāngfú)项目、2500多亩采煤沉陷区水面的“渔光互补(hùbǔ)”,绿色低碳、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深入当地村民的心中。南淝河岸边的新民村,农户利用物联网、水肥一体化、精准滴灌等技术让葡萄(pútáo)种植实现节水、节能和减肥30%左右,湿地丰富(fēngfù)的水系资源及地势优势,也让村庄通过无动力水利设施形成水源净化、灌溉和排涝功能一体化的自循环体系。城市(chéngshì)近郊的优美风景、观光采摘,更让当地村民吃上了“文旅饭”。
节能、降污、经济、舒适……一系列绿色转型和(hé)创新实践,实现碳排放与碳吸收相平衡,“零碳村”在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绿色发展之路的同时,也为建设(jiànshè)美丽乡村、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借鉴(jièjiàn)。

5月27日,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中心,废弃秸秆被集中(jízhōng)破碎后(hòu)装车。

5月27日,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“低碳志愿者”查看葡萄种植户水肥一体化(yītǐhuà)运转(yùnzhuàn)情况。

5月27日,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“低碳志愿者(zhìyuànzhě)”与清洁工人清理着星月湿地水面杂草(zácǎo)。

5月28日,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村民(cūnmín)任印才清理着自家屋顶(wūdǐng)光伏面板,屋顶可发电、余电能卖钱,成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新方式。

5月28日,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村民(cūnmín)朱礼在光伏电站水域捕获大鱼,村民通过水产养殖实现“渔光互补”,助力(zhùlì)绿色低碳增收。

5月28日,濉溪县南坪镇任(zhènrèn)集村的“低碳志愿者(zhìyuànzhě)”任筝筝忙着巡查秸秆回收情况。

5月28日,濉溪县南坪(nánpíng)镇任集村水上光伏发电项目。

5月28日傍晚,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,太阳能路灯将村庄照亮(zhàoliàng)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